category
tags
type
slug
date
status
summary
icon
password
文章所有言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技术理念学习交流。
交易投资具有极高的风险,我不建议任何人参与投资。
文章是我的学习笔记,原教程可以参考刀锋美股的《平和交易系列视频》。 本系列将着重从思维层面、深入了解正确的交易心理应当如何,文章导航: 1. 交易心理系列-情绪与直觉 2. 交易心理系列-认知偏差(近因偏差与代表性启发) 3. 交易心理系列-过度交易 4. 交易心理系列-认知偏差(情感启发与确认偏差) 5. 交易心理系列-后见偏差、自珍效应、概率谬误 6. 交易心理系列-如何通过复盘提升交易水平
前言
在波段交易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指标叫做”锚定VWAP”。这个指标的灵感来源于认知偏差中的锚定效应结合股票日交易中最常用的指标VWAP。
锚定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偏差无处不在。而在交易中,有七种认知偏差对交易结果的影响尤为严重。今天,我们将一起梳理其中的两种认知偏差,看看你是否也曾受到其中几种的影响。
关于启发法
我们即将讨论的这些认知偏差都属于心理学范畴。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心理学术语:启发法(Heuristics)。有时也被翻译为策略法、助发现法、启发力等。当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可能会误以为是启发或点拨的意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实际上,“启发法”是一种在有限知识或不完整信息的条件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这就是大脑偷懒、走捷径的过程。
我一直认为,许多学科为了提高大众的准入门槛,故意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
比如“启发法”,如果简单翻译成“思维捷径”,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使用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真的很奇怪。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后续深入研究,并与主流资料保持一致,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还是会使用“启发法”这个术语。大家只要记住,它其实就是“思维捷径”的意思即可。
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会产生启发法,也就是所谓的思维捷径呢?
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两套思维系统。其中之一是直觉模式,也叫系统一。系统一本能地为了减少大脑的工作负荷和缩短决策时间,往往会采用一些投机取巧或走捷径的方式。
“投机取巧”和”走捷径”,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些词语并不是很正面的描述。而且,这些思维捷径的后果大多数时候也是不容乐观的。
然而,我们每天的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市场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中寻找规律,并做出决策。所以,思维捷径在交易中是频繁出现的现象。
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后,我们可以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了。
代表性启发(思维捷径)
在交易中,第一个值得注意的认知偏差是“代表性启发”。这个术语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它指的是我们倾向于根据个体与其所属群体之间的相似性来做出概率判断。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根据一个人或事物的表面特征,快速地将其归类,并依据对整个类别的印象来进行判断。
举两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例子:假设你刚认识一个来自四川的朋友,你可能会立即想,他肯定能吃辣。同样,如果你刚认识一位黑人朋友,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他的运动能力一定很强。这些快速的反应并不是基于对个人的深入了解,而是基于我们对他们所属群体的普遍印象。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的大脑在偷懒,它避免了对更多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而是选择走捷径,直接用集体印象来给个体贴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代表性启发确实能在某些情况下节省时间,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当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交易决策中时,往往会导致糟糕的结果。
交易涉及复杂的市场动态,而这些动态无法简单地通过表面特征来判断。仅凭表象或群体印象来做出投资决策,容易忽视个体股票或市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因此,虽然代表性启发在某些情况下是省时的捷径,但在交易中,它可能让你付出代价。
理解并警惕这一认知偏差,是提升交易判断力的重要一步。
案例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在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标准的双顶形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顶的高点低于第一个顶的高点,形成了一个低高位的结构,这通常是市场走弱的明显信号。
按照网上教程或书中所介绍的双顶形态交易策略,如果不加思索地执行操作,当价格跌破中间价位 473.44 时,许多人会选择在此做空。假设你确实在这个位置进场做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就在这根红色蜡烛结束后,紧随其后出现了一根绿色的小蜡烛,随后价格迅速向上突破,一度达到480。如果此时你仍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止损,那么随着下一根蜡烛的出现,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 Short Squeeze 的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不谈交易本质上是一个概率游戏,每个形态都有可能失败。
单从这个图形的市场环境来看,如果你在那几天有进行日内交易,应该会对MRNA的走势有深刻印象。这一双顶形态出现在2023年8月9日MRNA的行情中,当天的走势非常强劲,尤其是在460一线盘整之后,价格再次向上突破。
这个双顶形态恰好出现在上涨动能最强的阶段。当整个市场都在强劲上升时,贸然选择做空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代表性启发在交易中非常常见,不论新手还是老手都可能掉进这个思维陷阱。尤其是当新手刚学会一个指标或形态时,比如均线交叉、RSI超卖或上升三角形,往往会急于交易。然而,如果忽略了当天的市场氛围和股票所在的趋势,结果往往不会理想。这些因素同样会影响交易成功的概率。
为了避免被代表性启发误导,在交易时你需要唤醒大脑中的系统2,也就是沉思模式。在进入交易前,一定要让沉思模式综合所有信息,做出概率判断,再决定是否入场。这种谨慎的态度将帮助你提高交易的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近因偏差
现在,我们来探讨第二个认知偏差——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也有人称之为时禁效应。这种认知偏差在交易中尤为常见,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可能长期受到它的困扰,影响你的交易决策。
说到这里,可能你还不太感受到近因效应的威力。那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让你更直观地理解。
还是以MRNA为例,所有的案例都是连贯的。8月12日,也就是我们在前几天被MRNA的双顶形态所“Short Squeeze”之后的第三天,MRNA又形成了一个双顶形态。
这次的形态与之前非常相似,依然是第一个顶高于第二个顶,形成了低高位,并且关键价位在整数位400。
面对同样的股票、同样的走势,很多人在交易时可能会感到犹豫不决。如果你此时空仓,可能会觉得很轻松,甚至认为做空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定的交易经验,并且经历过类似的情景,我希望你闭上眼睛,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三天前,你信心满满地做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完美的双顶形态,结果却被迫平仓,损失惨重。如今,同样的股票,同样的形态又出现了,你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在日内交易中,留给你做决定的时间非常有限,时间压力下,你会选择跳过还是入场?
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跳过,以避免心理负担。这似乎是一个轻松的选择,毕竟错过一笔交易总比再次亏损好。或者,你可能因为犹豫太久,最终错过了这笔交易。那么,这次交易的结果如何呢?MRNA在400附近形成了一个长尾垂子形态,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走势。接着,出现了一个小十字星,随后开始下跌,最终从400一路跌至383。三天前因为失败而跳过这次交易的人,错失了接近20个点的盈利机会。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什么是近因效应。它指的是,我们的大脑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赋予最近发生的事情更大的权重。因为这些事情还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不自觉地认为它们会在未来再次发生。
在交易中,近因效应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 近期交易的影响:如同上面的例子,如果你在类似的图形上最近一次交易获利,当类似形态再次出现时,你的决策会更加果断。但如果最近一次交易亏损,你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错失良机。
- 市场走势的影响:我们倾向于用市场的近期走势来预测未来的走向。很多新手在看蜡烛图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图表的最右边,看到最新的几根蜡烛的颜色和形态后,就会对市场未来的走向做出判断。这种基于近期信息的决策,往往是大脑的直觉模式(系统1)在起作用,而这种模式并不善于进行概率分析。
在技术分析中,单纯关注最新的走势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回看过去的价格走势,找到关键的阻力位和支撑位,这些信息常常被近因效应忽略。
除此之外,近因效应还会影响我们评估自己的交易表现。
你可能注意到,当你连续赢了几笔交易后,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而这种自信往往预示着一场溃败的到来。相反,当你连续几笔交易失利时,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甚至违反自己的交易规则,陷入过度交易和错误决策的恶性循环。
近因效应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大脑中系统2(沉思模式)的懒惰。要克服它,我们必须主动唤醒系统2,让它积极参与到交易中来。扩大视野,跳出近期信息的限制,纵观全局。正如我常说的,“退一步,看看大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次陷入近因效应的陷阱。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