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4年了,竟然还有人穿着孔乙己的长衫?

在当时闭眼的时代,鲁迅发现了问题,发现的问题就是——人们不想发现问题。不是不能,是当看不到。所以他着手去做,把问题公之于众,让装睡的人没法好好装睡,所以他弃医从文。现在人有文化了,能发现问题,像刷各种软件上,各种批判这那的,所以人们否睁眼了,但只说不做,或者只批不做。以前人们睁不开眼睛至少手脚勤快,现在眼睛睁开了不想动手脚,多了许多赖床的。
都2024年了,竟然还有人穿着孔乙己的长衫?
category
tags
type
slug
date
summary
status
icon
password
💡
有时踌躇满志,但转眼就混吃等死,这不就是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吗,不知不决中,许多当代中国人俨然活成了《孔乙己》的样子。 这篇文章,我们通过文人鲁迅的视角,来探寻国人的问题。

前言

要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性格,鲁迅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1971年,毛泽东与人谈话时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
 
notion image
鲁迅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标杆人物。
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俨然已经成了老子和孔子在当代的化身,因此有很多人觉得鲁迅是在被国人刻意提高,但如果我们跨出国门就会发现,尤其是在日本,鲁迅也是一个殿堂级的人物。
 

国内外的影响力

在1953年时,他的作品就曾多次被选录了日本的教科书,日本学生同我们一样,也感受着鲁迅风格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见三郎曾说过,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见三郎的存在,并且他还认为鲁迅是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
德国的汉学家顾彬,称他是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
日本有一位专门研究中日关系的人,叫做竹内好,他则称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这些评价真的有什么夸张的成分吗,想要看清鲁迅的地位,就要将眼光放得够远,大概要远到整个中国历史,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时期,一直被人称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年代。当时随着周王朝的衰落,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原先的制度荡然无存。
在这种状况下,有一部分思想家开始设立门派,诉诸变法尝试寻找一个救世之道,自此之后,华夏大地就进入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期。
 

时代背景

时间来到2,000年后,相同的历史又再次上演。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当时有很多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但是也没想到这只是这场屈辱的开始,走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又陆续签订了至少300多份不平等条约,其中影响较大的也有不少于40份。
notion image
这个时候的新政府,显然也走上了同周朝一样的旧路,浑浑噩噩,前方一片迷雾,谁也说不清中国的未来是在何处。虽然经历了长达200多年的洗脑式教育,但总要有人觉醒,也总会有人觉醒,于是一大批爱国人士,就纷纷踏上了救国之路。 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鲁迅,这些人如同先秦的诸子百家一样,都是在寻找一个救世之道,将他们比作任何人,都不会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鲁迅“是谁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张寿,后改名为周树人,而”鲁迅“则是他在写狂人日记时所用的一个笔名。
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像鲁迅这种善于挑战权威,又叫他人都来挑战权威的人,常常都是暗杀名单上的常客。正是因为他跑的比茶快,和这些数不清的笔名,这才得以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根据统计来看,鲁迅曾使用过不少有200个笔名,其中一字笔名有16个,二字笔名有117个,三字笔名有37个。 暗杀人员常以姓名和照片为准,所以在当时经常会出现“你抓周树人,和鲁迅有什么关系”的怪事。
notion image
 

弃医从文

鲁迅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文,这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他的父亲叫做周伯宜,是秀才出生,年仅36岁就因肺结核去世。因此鲁迅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想要改善国人的体魄。
notion image
晚清时期的民众总会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因为长期遭受压迫,所以看上去就像行尸走肉一样瘦骨嶙峋、仿佛失去了灵魂。
notion image
父亲的去世和洋人与国民的对比,才促使鲁迅远赴日本学医。当时的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国人体魄上的磊弱,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精神上的愚昧和屈辱,远比身体更加重要”。 国家的屈辱通常都是人民的屈辱,比如在他的《腾野先生》中曾有日本同学说过: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
意思是中国人就天生笨就应该笨,也就是这个时候,鲁迅开始恍惚。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偏见的由来大概并不是身体素质的问题。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中国领土,曾在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为了激发国民对外侵略的积极性,会在众多公共区域布设宣传栏,播放一些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
幻灯片有一个场景是日本军人抓到了一个中国居民,正在执行砍头的惩罚。鲁迅发现在场的日本同学叫好声不断,但反观中国同胞脸上却尽是一种麻木的表情。此事便成了他弃医从文的转折点。
 
后来鲁迅在作品中写道:
notion image
凡是娱乐的国民,即使体格上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坎坷,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文学造诣

根据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 的记载来看
notion image
 
鲁迅在1927年至1931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总共收入49,000多大洋,平均每年不低于9,800块大洋。 当时在北大担任教授的陈独秀月收入也才300块大洋,而胡适大概也就280块大洋。1933年担任最高领导的蒋介石年薪大概9,600块大洋。 当时的北平城内,一处18间房的豪华四合院要价也就差不多2,500块大洋。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鲁迅在当年有多火热。
从日本学成归来后没过多久,南京就成立了临时政府,鲁迅接受了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的科长,每天就是校对古本,翻译书籍。 因为父亲曾学佛,所以他偶尔也会接触一些佛学思想,这个时候的鲁迅还是周树人,至于为什么会变成鲁迅,还是源自于时代的变革。

狂人日记

1917年7月7日,张勋发动了丁巳复辟,面对封建余孽一次次对新时代的挑衅,鲁迅愤而辞职, 并于1918年年初加入了新青年杂志,也就是陈独秀引领的新文化运动。
大概是据此四个月后,鲁迅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notion image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符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讲的就是封建专制对诸多民众实行经济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洗脑,所谓四书五经、科举制度就是人们思想上的牢笼,让天下读书人丢掉精神,只剩下一副空荡荡的躯壳。鲁迅用两个字形容了这套体制:
吃人
上层人吃掉下层人,下层人之间的互相撕咬,这个就是鲁迅作品的一针见血。

废除繁体字

在这段时间里,鲁迅还曾倡导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念。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反对中国文化, 实际上这是因为繁体字太过复杂,导致文盲率极高,大量中国人都不认识中国汉字。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使用简体字,然而同时也遭到了诸多复古学派的反对,因此他在《无声的中国里》说: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 这屋子太暗,需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要说废除汉字,可能他就同意简化了,同样也是一针见血,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一针见血。使得现代有很多人都会将一些看起来云里雾里的话,放在鲁迅的头上。
notion image
但奇怪的就是他偏偏没有什么违和感,好像是什么话放在他的身上都是通用的。 很多我们认为应该是鲁迅说的话,反而不是他说的。
而像”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却还真是鲁迅说的。
notion image

孔乙己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文化斗士,那他到底在与谁战斗呢,与道貌岸然的恶人?还是民不聊生的时代? 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1918年的冬天,继《狂人日记》后,鲁迅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全文2,573字,也是鲁迅生平最满意的作品。 曾经有人想要将鲁迅作品翻译成外文出版,在寻求作者意见时,鲁迅总是推荐《孔乙己》,而且他还曾亲自将《孔乙己》翻译成日文,交给日本杂志社出版。
 
那这篇《孔乙己》到底好在哪里呢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就是孔乙己的出场,鲁迅的文字有着十分浓厚的镜头感。 打眼一看,就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看不起底层民众,又挤不进上流社会的可怜人,是一个自卑却又自负的尴尬存在。
 
notion image
 
最开始读到孔乙己时,总觉得鲁迅是在批判愚昧无知的读书人。说他们身上有一股迂腐的文人气息,所以通常我们在评价孔乙己时最常用8个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这里的”不幸”和”不争”,真的是在说孔乙己,或者说孔乙己这样的人吗?
 
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一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孔乙己并不一定就是反面角色,相反处于社会底层本该被人同情的短衣帮,却变成了一群欺软怕硬的人物。
notion image
因此在孔乙己的身上又多了几分可悲的色彩。可笑、可悲、可叹的结合,显然已经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控的范围。所以我们常说可恶的不是孔乙己,而是那个被科举所禁锢的时代
但真的是这样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在今天有没有孔乙己。

我们成为孔乙己

今天显然是有孔乙己的,读书学字12年,浑浑噩噩不得志。
挑灯夜战十几年,一问月薪两三千
有时踌躇满志,但转眼就混吃等死,这不就是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吗;
这不是孔乙己身上的缺点,也不是短衣帮的问题。从四大名著到圣贤经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总是在批判、总是在讽刺,但讽刺的却不是一个时代,而是人性本身。所以我们在读这些,作品时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因为人性中的缺点,都是千百年不曾变过的。
《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或许不是封建专制的特权,人性的本质大概就是这个“吃人”。

阿Q正传

在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鲁迅在《晨报》上连载了《阿Q正传》,全文约3.3万字。莫言在看完《阿Q正传》后曾经说过:
如果我能写出一部类似于《阿Q正传》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地位的中篇,那我愿意把我所有的小说都不要了。
在《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之后,鲁迅好像是找到了人性之中那个最根本的问题。因此《阿Q正传》也常被人称为是鲁迅的巅峰之作。
notion image

精神胜利法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愚昧、愚蠢、卑鄙无耻又欺软怕硬的人,在与别人发生口角时,他会说: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用自己之前或者说凭空想象出来的事,来掩盖自己现在的窘境,这个就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在与他人发生争斗时,被打的阿Q会说就算是“儿子打老子!”,然后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同样也是精神胜利法。但阿Q想不到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儿子打爸爸是一个更丢人的事。而那些比阿Q更加高贵的人,他们欺负阿Q,本质上也与阿Q一样,有自己局限的视野、一样有一种方式不同、但行为相同的精神胜利法。
当所有人都可悲时,这种可悲或许就变成了绝望。
1921年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当时像阿Q这种底层的人才真正算是革命的主体;但因为他不懂知识,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革命,最后反而成了被革命的对象。而真正该被革命的人,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党,听起来就很讽刺、很荒唐。

我们成为阿Q

今天显然是有阿Q的, 往窄里说、在一些评论区里、在一些键盘背后。 往宽了说,其实每个人都称得上是阿Q,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精神胜利,我们不愿意接受现实, 沉浸在一个一个的娱乐节目里,我们嘲笑比自己弱小的人,崇拜比自己强大的人。
在弱小和强大面前,是非黑白没有那么重要,真理的天平也可以左右摇摆,我们可以无论黑白的成为乌合之众;也会认为拥有某样东西,就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不是阿Q这种人的悲哀,而是人性中的悲哀。
 
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卫的车,他很得意。 突然他意识到这是要去被砍头,于是眼前一片黑暗。
阿Q临死前也没有喊出那句救命,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隐隐约约的猜到即将要发生什么,这不是可悲、可叹,而是一种绝望。
精神胜利法是”保命良药“,那要了阿Q性命的又是什么?
notion image

世故三味

鲁迅在《世故三味》中的一些语录
 
如果你遇见社会上有不平事,万不可挺身而出讲公道话,否则事情都会移到你的头上来,甚至于会被指作反动分子的。 如果你遇见有人被冤枉被诬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万不可挺身而出,去给他解释或分辨,否则你就会被人说成是他的亲戚,或得了他的贿赂; 倘若那是女人,就要被质疑为他的情人的; 如果他较有名,那便是党羽。
 
楼下的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兼毕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船上有女人哭着他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的话已经说完, 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 恐怕明年也还适用, 但我诚恳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
 
上一篇
天下第一禁书有哪些可怕之处?为什么普通人永远不要阅读?
下一篇
浅尝KubeSphere,安装MySQL等中间件
Loading...
2024-9-15
最新发布
博弈论教程系列(3) — 纳什均衡中的支配关系
2024-11-20
博弈论教程系列(1)— 博弈论入门之纯策略纳什均衡
2024-11-20
博弈论教程系列(2)— 零和博弈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024-11-20
十年一次的机遇,2024年A股牛市操作手册,如何让资产快速翻25倍?
2024-11-20
滚仓是什么策略?为什么交易大神们都在用?新手能学会滚仓吗?
2024-11-20
什么是正确的交易理念?《毛选》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2024-11-20